
在神秘的占卜领域,对于吉凶的判断,通常我们将体用关系视为关键要素。然而,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超脱体用规则的特殊情形,这也正是占卜艺术的精妙复杂之处。
以经典的西林寺碑额占例来说,当时占得的卦象为山地剥。从常规体用分析,体、用、互、变这四卦呈现出比和状态,按照一般逻辑,此应为吉兆。但实际推断结果却是不吉,其根源在于寺庙作为和尚聚居地,本质上是纯阳人居之所,而山地剥卦却尽显群阴爻象,众阴剥阳的寓意昭然若揭。在这种情况下,易理的直观呈现已远超体用关系的范畴,无需再受其束缚,便能清晰判断吉凶。
再看另一种情况,当有人询问 “今日动静如何” 时,占得地风升卦,初爻发动,此时用卦巽木克制体卦坤土,依照体用生克规则,本应判定没有饮食之事。可最终却断为有人相请,即便饮食不丰盛,但邀约依然存在。这背后有着多重因素。其一,占卜者在当下所处的时间与环境,会产生特定的克应现象;其二,“如何” 二字都带有 “口” 字结构,从卦象寓意来看,有重兑之义,暗示着与交流、邀约相关。这表明在某些情境下,不能单纯依赖体用生克,需综合考虑各种潜在信息。
占卜中还会出现用卦虽不生体卦,但互卦、变卦生体而呈现吉象的例子。比如,当少年面带喜色前来求占,得到山火贲卦。少年的喜色本身就预示着有喜事将近,再结合《易经》爻辞中 “束帛戈戈” 所传达的吉祥之意,加之互卦、变卦皆对体卦起到生扶作用,多方面吉象叠加,即便用卦不生体,也无法掩盖整体的吉利态势。
反之,也有用卦不生体,且互卦、变卦都克体,从而被判定为凶的情况。像牛发出哀鸣时占得地水师卦,牛的哀鸣本身就传递出不祥之感,《易经》爻辞里 “舆尸” 更是明确的凶辞,再加上互卦、变卦均对体卦形成克制,多重凶象汇聚,即便用卦未直接克制体卦,其凶险之兆也无法被掩盖。
由此可见,运用《易经》进行断卦,不能机械地执着于单一的体用规则,而应将清晰的易理贯穿其中,全面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考量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卦象中,准确洞察吉凶,领悟占卜所蕴含的深邃智慧,揭开命运神秘面纱的一角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