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测算显示更多
梅花易数白话详解:《三要灵应篇》序
  • 时间:2025-04-24 19:59:13
  • 浏览:

  夫《易》者,性理之学也。性理,具于人心者也。当其方寸湛然,灵台皎洁,无一毫之干,无一尘之累。斯时也,性理具在而《易》存吾心,浑然是《易》也,其先天之《易》也。及夫虑端一起,事根忽萌,物之著心,如云之蔽空,如尘之蒙镜,斯时也,汩没茫昧,而向之《易》存吾心者,泯焉尔。故三要之妙,在于运耳、目、心三者之虚灵,俾应于事物也。耳之聪,目之明,吾心实总乎聪明。盖事根于心,心该乎事,然事之未萌也,虽鬼神莫测其端,而吉凶祸福,无门可入。故先师曰:“思虑未动,鬼神不知,不由乎我,更由乎谁?”若夫事萌于心,鬼神知之矣。吉凶悔吝有其数,然吾预知之,何道欤?必曰:求诸吾“心易”之妙而已矣。于是寂然不动,静虑诚存,观变玩占,运乎三要:必使视之不见者,吾见之;听之不闻者,吾闻之;如形之见示,如音之见告,吾之了然鉴之,则《易》之为卜筮之道,而《易》在吾心矣。三要不虚,而灵应之妙斯得也。是道也,寓至精至神之理,百姓日用而不知。安得圆通三昧者与之论欤!此先师刘先生,江夏人,号湛然子,得之王屋山人高处士云岩。

  宝庆四年,仲夏既望,清灵子朱虚拜首序。

  【白话释意】

  《周易》的学问本质上关乎性命理气,而这套生命哲学的本源其实早已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。当一个人内心澄澈通透,胸怀洁净如洗,没有世俗的牵挂和负累时,性命理气的玄妙就会充盈心间,《周易》的深层义理也会自然显现在心中。这种未经后天干扰的易理,就是所谓的 “先天之易”。然而,一旦思绪开始运转,各种事务纷纷涌现,外界的物象充塞内心,就像乌云遮蔽天空、尘埃蒙住镜面一样,人的心灵会被杂念淹没,变得迷茫混沌,原本存于心中的先天易理也就暂时隐没不见了。所以,“三要” 的精妙之处,在于通过耳、目、心三种空灵的感知能力,去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。耳聪目明之时,人的内心也会与这份清明紧密相连。

  世间万物的根源都归于人的内心,一颗心足以包容万象。但在事物尚未萌芽时,即便鬼神也无法探测到它的端倪,更不用说预知吉凶祸福了。因此先师说过:“当思虑尚未发动时,鬼神也无法知晓其中的奥秘,这不由我来主导,又该由谁来主导呢?” 一旦心中萌生出具体的念头或事物,鬼神就能察觉其中的动向,吉凶悔吝的结果也自有定数。这听起来虽然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,但我们之所以能预知这些变化,依据又是什么呢?答案只能是:“求助于我们内心本就存在的易理。” 所以,我们需要平心静气、全神贯注,以真诚之心与天地灵性相通,仔细观察卦象的变化,琢磨占辞中的吉凶寓意,灵活运用 “三要” 之法。一定要让自己具备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和感知力,如同亲眼看见眼前的事物、亲耳听见耳边的声音一样,对一切都能了然于心。这样一来,《易经》的预测方法就真正融入了我们的内心。只要耳、目、心三者运用得当,就能掌握占卜灵验的玄妙精髓。《周易》蕴含着天下最精微、最神妙的义理,但普通人每天在生活中运用它,却往往意识不到其中的原理。如今,到哪里才能找到真正精通《周易》玄机的人,与他一同探讨这些深奥的道理呢?我的先师刘先生,是江夏人,道号湛然子,他的学问是从王屋山的高云岩处士那里传承下来的。

  宝庆四年仲夏的望日之后,清灵子朱虚恭敬地写下这篇序言。

相关推荐